第一百五十六章 军巡铺、防隅军(1 / 2)

宋末风华 黄连山客 2212 字 2020-09-09

武南在后面看的是一阵的头皮发麻!

这些宦官出身的皇城司指挥,一辈子生活在皇城之中,脑子就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夜色越来越浓!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后半夜。

随着最后一批财物被运走,整个大宝寺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时值二月,天气干燥,一条火龙冲天而起。点燃了半边的天空。远近几十里的村子都看到了这笼罩整个应吕山的大火。

“起火了,起火了,应吕山着火了!”

附近的几个村子的村民,慌忙的招呼左邻右舍,前往应吕山救火。

“火势太大了,又起了大风,就算城内的军巡铺的防隅军过来,也无济于事。大家伙都散了吧。”

有去过临安城的人开口劝道。

“那怎么能行,咱们大家伙可都种着大宝寺的地呐,寺中的大师可待咱们不薄,每年腊八可都是施粥的,咱们可不能昧了良心。”

“对啊,抓紧山上去救火,万一寺中大师没有逃出来的,咱们种的地再让官府收回去了,那咱们的日子可咋过啊。”

“对,走走走,抓紧的上山救人,一定要把大师救出来。”

“完了!我家三郎在山上,老婆子,快把家里的水桶都拿来!”

各村的农户,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推搡着,急急忙忙的上了山。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还没等这些农户们走到山腰,翻滚的火浪便从山顶上向下袭来。

“祝融大神发怒了,快跑啊!”

“跑啊,山上的火龙下来了!”

“庄稼,庄稼,我的地就在山脚啊,完了我一家子都活不成了!天老爷啊!”

“三郎啊!三郎!”

在一声声的哭嚎哀鸣声中,大宝寺连同整个应吕山被焚为一片白地。

应吕山被祝融发怒焚为白地一事,震惊的整个临安城。便是当今官家也亲自过问此事。

赵禥一早就收到了皇城司的札子,虽然没来的及看,但还是是知道此事的。

而在朝会上,临安知府孙子秀又上报了此事,拿出了军巡铺望火楼的札子,汇报昨日城北天空火光冲天的消息。

赵禥对此事表现出了十分的关切,命城中的消防大队——军巡铺,抓紧调集人手前去救火!

另外又命人将此事发到邸报上,让各级官员向百姓们强调天干物燥,注意火烛的事情。

最后,赵禥开口问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不知朕的临安城中,军巡铺有多少人?望火楼几座?平日里如何防火?用何物防火?”

堂下,临安知府孙子秀恭声答道“回禀官家,临安城中分六都监界分,差兵一百四十八铺以巡防烟火,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军巡铺。各大街道均设有防隅官房,屯驻防隅军。全城防隅军达2300多人。”

“另在城中各处建立望火楼二十多处,白天发现火情,用旗帜指明方向。朝天门内,以三旗指之;朝天门外,以二旗指之;城外失火,以一旗指之;夜间则以灯笼代旗指之。夜间则以灯笼代旗指之。”

“平日救火所用工具,多为长竹唧筒,水囊、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

赵禥听得一阵点头,所谓长竹唧筒,就是宋代的消防车,可以远距离喷水。而水囊则是用猪或牛的尿胞制成。

如此看来,只要防隅军能向后世的消防员一样尽职尽责,好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善的?

除非自己能搞出后世的那种动力消防车和高压水枪,其他的好像用处不大!

当下便说道“防隅军可否奋勇救火?可有奖赏?”

孙子秀又恭声答道“回禀官家!军巡铺中不但有奋勇救火的奖赏,还有遇火不救、迟救的惩罚,我朝律令中更是有对贼人趁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