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唐朝人一样过年(2)(免费章 给大家拜年)(2 / 4)

冠”的,就是稀世重宝,全天下,不,甚至就是后来的盛唐,也没有与之相比的。

后世有人感叹道,“太平公主玉叶冠,虢国夫人夜光枕,杨国忠之锁子帐,皆稀代之宝,不能计其直。”

李南出门早,太平公主她们出门还要更早,她们要赶在这帮上朝的男人之前,赶到大明宫。

为什么会这么早,不就是因为女眷太多,怕被人觑了容貌去么?

唐人过年,每家每户的主妇们,其实才是最累的。

唐代虽然开放,但女性单独上街还是不被认可的事情,此时女性出门,稍微有点钱的小民都会坐车。

而且因为没有车辕这种转向技术,一般都是两轮的牛车或者马车,车厢低矮,他们只能盘腿坐在牛车内部,而且没有窗户,里面十分气闷,再加上颠簸,所以穿越客当年宁愿被人嘲笑骑驴也不愿意坐车。

当然这是一般贵妇的选择,有品级的高等贵妇可以选择坐步辇,也就是唐朝的轿子,就跟后世的滑竿一样,只有座位但是四面没有封闭,吹着寒风被人抬一路,也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但就是步辇,坐的人也是极少,因为它四面没有遮挡被人看,被认为“过为轻率,深失礼容”,被礼部给禁止了,所以不少唐人贵妇有些性子急的,干脆就自己骑马了。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曾经不是骑着马招摇过市么?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各家的贵妇们怕是从除夕子时一过,就开始打扮,急急忙忙地坐着车出门赶往宫城了。

当然,作为长公主,太平公主是有特权的,她的座驾类似后世的轿子,而且比八抬大轿还八抬大轿。

整整十几人抬着,是一个横扁的长方体,不是后世那种四四方方的大轿子,而是像一个小屋子那样,还有飞檐屋顶、直棂窗,四面有金铃,叮铃叮铃的声音用来告诉众人回避。

轿子里面有炭盆,蜜饯、香炉,下面铺着厚厚的地毯,地毯上是一张矮几,上面还有可以躺着的矮榻,药娘抱着孩子,南雀嘻嘻笑着吃着蜜饯,太平公主笑吟吟地躺在矮榻上,被人抬着进宫。

这种规格的载具,只有皇后和公主这个级别才有,甚至小县主李玄玄都没有,此时小县主李玄玄正在相王府里玩耍,跟女冠隐聊天哩。

太平公主进得皇宫,自然不会下轿,出于某种心思,她让人抬着轿子在后宫里转了一圈,见到的人无不跪下对着轿子行大礼,个别贵一点的贵妇,还会被邀请到轿子里聊一聊长安最新的八卦和首饰样子哩。

轿子的最后一站,就是皇后所在的宫殿,此时太平公主不情不愿地下轿,学着那位宰相一般,站在所有命妇公主的最前面,等着辰时到,殿门开,然后她代表天下贵妇去给皇后拜年。

这是她最不爽的时刻,也是韦后最爽的时刻。

于是太平公主踩着点刚刚到宫殿门口,里面就派人来请长公主进去叙话,太平公主固辞,里面又请,太平公主又辞,如此三请三辞等固定戏码后,殿门也开了,太平公主进去给皇后拜年。

正所谓后宫,内廷也,拜年的流程跟前面的正旦大朝会一样,只是换成了女人,也有番邦的下国使节送来贺年表和礼物,也有外地的命妇过来请安。

幸好此时唐代妇女行礼不需要像男人一样跪下,出于身上带的饰物考虑,只需要微微欠身,不然弯腰到地的话头重脚轻的她们站不站得起来还另说,身上的零零碎碎叮叮当当的一起乱响甚至掉落,岂不是大大失礼?

只不过拜年完毕后,皇后与众位贵妇的宴会当中,众位贵妇是赚钱的。

这女人们在一起,无非就是比夫家、比娘家、比首饰、比孩子么,为了争奇斗艳,力压其余妇人,给自家挣脸,富有的长安贵妇们,送给皇后的礼物一个比一个重,一个比一个珍奇。

什么南海龙涎香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