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大战米仓山(1 / 2)

夏侯绪在清理了南郑的其余刘备军的势力之后,便派出探马打探,得知刘备的大军现在都在米仓山驻扎,而且刘备在这里还准备调兵遣将,看样子打算和夏侯绪死磕到底了。

米仓山一座临时建立起来的大营中,刘备有些垂头丧气的坐在主座之上,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何突然就败了,而且毫无征兆,突然被破。

都怪这张翼贼子,投降了夏侯绪,以换取功名。

刘备把怨恨算在了张翼头上,还有就是魏延,本来自己军的实力是在魏军之上的,夏侯绪收编了那两万的南郑守军,导致实力出现了断层,硬差距。

唉,这两个细节,导致了南郑之败,刘备叹息了一声,众将也都沉默不言。

须臾,诸葛亮进入了大帐,汇报着“启禀主公,我军折损过后,又新调集了一些兵马,现在可用之士尚有四万八千余人。”

刘备“腾”的站起来,自己从蜀川带出来时不算剑门关,武都一带,有大军八万,现在只有四万多,不到五万,这是何等的惨重。

现在刘备已经失去了战胜夏侯绪的信心,但还是佯装镇定,问着诸葛亮,“军师,那夏侯绪现在有多少兵马?”

诸葛亮摇摇羽扇,面色也是有些凝重,“夏侯绪恐怕可用之士尚有七万。”

刘备“嘶”的一声,有些不相信,疑惑的问,“他怎么越战越多了呢?”

诸葛亮回答道“缘何不可能?我军在南郑败北之后,投降士卒可能就有一万到两万。夏侯绪若是收编,实力大涨。”

刘备有些头疼,这本来是优势都被堂堂正正的击败了,难道现在是劣势,还要怎么打呀。

突然间,一个士卒慌乱的闯进来,“启禀主公,夏侯绪引大军杀来了,旌旗招展,不知几何。”

刘备突然心中震动了一下,但是表面却不漏痕迹,立刻整点了一下衣服,招呼诸将,外出迎敌。

夏侯绪身后跟着千军万马,在刘备大营前展开阵势,手握着一柄宝剑,仔细的擦着,来消磨着等待的时间。

刘备出来了,带着一帮子武将,夏侯绪看了刘备一眼,便将剑又插回了剑鞘。

夏侯绪说着“大耳贼,我心疼汉中子民,所以不愿意再兴杀伐,若是你退回闽中,退出汉中,交出剑门关,以及武都,我们尚可止戈,希望你不光可以为汉中子民想一下,也要为自己想一下,你那点家底,一下子打光,你拿什么再和我魏来斗?”

刘备一时语塞,诸葛亮清了清嗓子,开始替刘备说话,此前从来没有见过刘备和夏侯绪之间的骂仗,听说刘备没赢过,那么自己此番,便替刘备和夏侯绪对一阵。

“夏侯小儿,你怎如此猖獗,汝本曹氏,曹贼同族,今收为爪牙,屡次藐视皇权,逼迫天子,你可尚之忠君之事,行为官之责?

黄口小儿,未打过太多仗,兵马不熟,纲常白读,汝尚有面目见先皇乎?”

夏侯绪一听,果然,诸葛亮这嘴皮子可不知道比刘备溜了多少啊,夏侯绪则是烦心的打断诸葛亮的话,觉得有些聒噪。

“说那么多没有用的,来我们打一仗,谁拳头硬,听谁的怎么样?”夏侯绪不想和诸葛亮讲道理,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

诸葛亮被夏侯绪一句话噎住了,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冷哼一声,“只知蛮力的武夫。”

说完感觉谁错话了,就像身边的大将们连连道歉,“我说的不是诸位将军,而是夏侯绪,诸位将军切莫误会。”

诸葛亮道完歉,那些武将们,脸色才稍缓和一些。

夏侯绪摇摇头,不想再纠缠,“大耳贼,你直接就说打不打,不打就退出汉中,我可不想给你太多的时间想那些阴谋诡计,你自诩仁义,坦荡,但这害人的毒计一条跟着一条。”

这边夏侯绪一个人喷着刘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