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六 军粮(2 / 3)

不安的源头,纵使刘策也是几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伤透了脑筋。

随着刘策的地盘逐渐扩大,治下再不是几千人规模的部队,缺粮就抢一把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顾及到数亿人口的生计,这其中农耕尤其重要。

听完吕肃表达的忧虑,张义潮也是心中烦闷,最后忍不住说道“奇怪,既然同样缺粮,那黃覆他们是怎么解决缺粮问题的?”

……

六月十二,凌江郡。

“孩子他爹,你不能丢下我们娘俩啊,你要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啊……”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楚王召集精壮南下打江山,这是我报效楚王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如何能放弃?”

一间残破的民房外,一名妇孺带着三个孩子死死抱住他丈夫的腿,哭着不让他离去。

那男人眼看挣脱不得,索性怒了,狠狠一脚将自己妻子掀翻。

“你到底明不明白!我跟着楚王去打江山就是为了我们这一家!”男人大声吼道,“等我建功立业后,你们娘几个就再也不用受穷了!”

说完,男人毫不犹豫的转身背起行囊走向对面两个前来征集精壮南下的楚军士兵,留下那妇孺和三个孩子瘫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这样的一幕幕在整个凌江郡上演,那些精壮青年或主动或被迫的跟着楚军准备渡江,无一不是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

负责征集精壮的秦宗权正一脸严肃的站在城头,看着一队队精壮在楚军士兵的推搡下开始渡过凌江,向南边转移。

“这一次的差事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出意外,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

一想到近些日子屡屡把黃覆交代的事办砸,秦宗权内心就是一阵懊恼,每次都生怕被黃覆斩首示众。

可是,无论他打了多少败仗,黃覆依然对他十分器重,非但没有剥夺他带兵的权力,更是给予了不少鼓励。

秦宗权自己也知道,论军事水平,哪怕以前在高密麾下,他也只能打打顺风仗,一旦有硬仗他根本是力不从心。

所以,他只能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弥补,毕竟他清楚,黃覆无论对他多信任,这份信任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一场场累计的败仗最终酿成大祸。

只有把他交代的其他差事办好,自己才能在黃覆底下真正有立足之地。

“秦将军,这几日太过匆忙,只招募到不足四十万符合的青壮……”

秦宗权思忱自己未来的方向之际,一名书吏手拿一叠文册来到他跟前禀报。

“才四十万不到?你们是怎么办事的?”秦宗权一把将书吏手中的文册掀翻,指着他鼻子大骂道“楚王交代至少要一百万人,现在时间紧迫,官军随时会追来,你们要再不用心办好差事,就直接跳凌江不用见我了……”

书吏顿时面露苦色,弯腰捡起一本文册,弹去上面的灰,对秦宗权说道“秦将军,这也是没办法啊,毕竟现在军中缺粮,一下子无法那么多人的口粮,

不瞒您说,莫说这百万人,就算现在招募的四十万人,明天的口粮都不知道问谁要……”

“不会去找孙秀实孙指挥使要么?”秦宗权说道,“这么点小事你还要跟我禀报什么?”

书吏说道“秦将军,属下去找过孙指挥使了,他们那里也没多余的余粮分配给我们了,

其实不单孙指挥使,就算王处孝、张灵芝两位将军的营地我也去了,依然凑不出粮食。”

秦宗权沉默了,其实遇到这样的问题,最稳的办法应该是向黃覆禀报,让他来处理。

可秦宗权怕黃覆见自己如此没用,连精壮的小事都处理不好,生怕被嫌弃,所以打算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城中百姓家中可还有余粮?”秦宗权眼中闪过一抹凌厉的眼神。

书吏闻言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