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挖矿和蒸汽机(1 / 2)

现在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苏卫觉得自己要搞出一些新东西了。

这样秦、魏、房国三国即便有什么阴谋,也难以有什么效果了。

苏卫一方面安排人手去挖矿,另一方面组织人手制作蒸汽机。

这对别的官员来说是个问题,这个时候找矿是个问题,通常情况下用了大人力,投入了不少资金,却找不到矿,就算是挖的矿要是太少了,也是要赔本的。

这个时代的选矿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

由于冶炼技术限制,浮选(通过矿物表面亲水亲油性质分离筛选目标矿物)和湿法(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提取金属单质)等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

如斑岩铜矿、无明金的岩金矿(不能靠肉眼直接看到金)的低品位(金属含量低)矿是无法开采的。

同时由于开采技术限制,如无爆破、钻孔技术,只能开采露头矿(指矿体直接露在地表),矿体埋在地下的隐伏矿更是无勘察技术可以发现。

但也不是说找矿就是靠瞎猜了。

比较容易找到的矿是磁铁矿,办法就是用铁制品在地面尝试,如果被吸附了的话,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找到磁铁矿了。

想要找到铜矿,主要是靠观察,有铜矿的地表通常有蓝绿色的东西出现的。

还有在有水的地方比如说河边、江边、海边看到很闪的东西,就有可能找到金矿了。

淘金这一说法,跟这一点也有一些关系。

银矿通常伴生在方铅矿中,方铅矿经过煅烧等处理工艺之后,可以获得银。

方铅矿非常明亮,银白色,也可以用观察的办法看出来。

而现在最常用的是砾石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石,在重力、水流、冰川等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

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称砾石找矿法。

苏卫对这些不是特别懂,但有海州一些找过矿的人花些时间研究一下怎么做,很快就可以上手。

一开始效率或许会有限,但是有了经验之后,就可以成为找矿高手了。

另外苏卫安排了人手研究蒸汽机,对此苏卫也不是特别的精通,但是知道基本原理,剩下的让工匠们去摸索,只要肯花时间,肯定会有成果的!

毕竟这些都是前人验证过的了,肯定可以成功,不会出现走错路的情况。

最早制作蒸汽机的人是史蒂芬孙而不是瓦特,只是史蒂芬孙制作的蒸汽机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才被大多数人所遗忘的。

而瓦特是改良了蒸汽机,将蒸汽机改装成了实用的东西,所以一提起蒸汽机,人们都会下意识的想到瓦特。

史蒂芬孙制作的蒸汽机最大的问题在于安全问题,作为交给人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安全问题自然是很重要的,史蒂芬孙的蒸汽机问题是很容易发生爆炸,这么危险的玩意,人么自然十分的抵触了。

一旦发生了爆炸,会产生人员伤亡,上面的货物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支持这种蒸汽机呢?

尝试坐过史蒂芬孙制作的蒸汽机的人都被震的满面的烟灰,轮子在铁轨上都擦出了火星了,人也被颠簸的精疲力尽。

可想而知这玩意用来运输士兵会有什么后果,从这玩意上下来的士兵,还有力气打仗吗?

当时的蒸汽机冒出的火焰都把铁路两旁的树木点燃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火车”这个称呼的。

因为蒸汽机所到之处,必然是一片火海……

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

瓦特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