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此事当请圣裁(1 / 2)

重生明朝做帝王 村酿 2292 字 2020-07-21

杨潭的话,朱厚照自然很不赞同,且因此皱了皱眉头。

好在隔着帘子,杨潭没有看见朱厚照的表情,也就不知道皇帝陛下对他的话很不赞同。

在朱厚照看来,夏言所说的确不是浅陋之间。

因为俺答的确很可能成为大明隐患。

朱厚照记得后世研究明朝历史时就发现很多历史资料文献就已经证明这一点。

俺答部不同于以往只以抢掠为主的蒙古部落,他是有自己的农业生产根据地的,即所谓的板仓,有壮大自己势力的意图。

这与后面的建奴很像。

而且俺答自己也的确很有野心,居然想到让大量胡化汉人为其种地,而不是变成牧民。

如果不是因为小冰河导致俺答控制的农业地区大量减产而导致国力下降,再加上大明还没落寞到万历后期的地步,俺答就不是以武力要求嘉靖封贡,而是像满清一样有吞并天下之心了,甚至会成为努尔哈赤一样的人。

但以这个时代夏言这个明朝人的角度看,他是预料不到小冰河气候会越来越严重的,但他能预料到俺答会成为巨患,能意识到有自己农业生产根据地的游牧势力都不容小觑,这就足以说明夏言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作为这个时代的土著,夏言能看到这么远,是很难得的,他以后能当首辅也不是没有原因。

“陛下,臣认为收复河套只会劳民伤财,并无意义,何况北虏游猎不定,即便举国之力收复河套,依然不能永久弥除虏患,北虏俺答部自会迁徙至他处,将来依旧会为祸我大明边镇,以臣看,虏只能击退无法消灭,朝廷当调京师边军回原镇,加强边备,再设一总制文臣,总督各镇军务,以保无虞。”

杨潭在这时候说道。

朱厚照心想看来这杨潭和刘夔是一个意思,其目的都是要把自己留在京城的边军调走。

不过,杨潭明显要考虑的更全面性,不仅仅要把自己的军队调走,还要设一个总制文臣,统帅自己调走的军队,这不等于变相夺走自己的兵权吗?

当然在场的其他文臣和朱厚照一样都猜到了杨潭的目的。

刘夔很钦佩地看了杨潭一眼,暗想杨公到底是老臣啊,斗争经验就是丰富,考虑的也比自己全面,不但借着这个机会让陛下把留在京城的边军调走,还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边军的指挥权重新交到文臣手里,而不是又让皇帝陛下自立一个大将军,亲自统领这些兵马,值得自己这个后辈学习。

左都御史陈金也暗自颔首,心想到底是杨公啊,这个我是很赞成的。

工部尚书李则直接站出来,表态支持杨潭“陛下,臣认大司徒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朝廷当重设一三边总制,总督各镇兵马。”

大学士毛纪皱了皱眉头,看了杨潭一眼,暗自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承认杨潭这提议的确很好,但他知道皇帝陛下是不会答应的“什么老成谋国,可谓是愚钝之言,真当陛下也想不到你们打的什么主意?!”

不过,毛纪倒是没有站出来明言驳斥杨潭的言论,因为他其实内心也希望真的如杨潭所说的一样,陛下能把边军调回去,甚至设一个三边总制,而且他也犯不着因为驳斥一个杨潭而得罪其他文官,没看见很多六科廊言官和部堂高官都支持杨潭吗。

这时候,六科廊许多言官和刑部尚书等高官重臣的确都站了出来附和杨潭,同工部尚书李一样,支持杨潭。

杨潭暗自得意地嘴角微扬了一下,他作为一名老臣,岂能不知道自己这样说会惹怒后面的帝王?

但杨潭自知自己是没办法,因为上次的辞官事件导致他和一众留任的高级文官都失去了很多威信,导致他们底下的门生故吏对他们的推崇度都下降了许多。

所以,杨潭才不得不借着这个廷议的机会,大胆的为整个文官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