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7)(2 / 2)

直接转换,但若只转换电能,“充电”的速度其实并不快。顾爷在第一次摸电门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还因此发现了能量转换力场的一些隐藏限制。

能量转换力场除了有转换速率上限这个硬性限制以外,转换不同能量类型的时候,转换比与耐受上限也会变得不同。

转换比是由转换出的能量数除以转换前的能量数,比值越大,代表着一单位该类型的能量转换出来的能量就越多。同样的,比值越大的能量类型,它的耐受上限就会越低。以目前搜集到的数据来看,能量转换力场转换比最高的能量类型便是动能了,但它的耐受上限也同样低的可怕。

所谓耐受上限,就是能量转换力场的转换速率达到上限时,所能同时转换的能量数。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能量转换力场会对有持续能源供给的近距离动能冲击束手无策了。因为能量转换力场对动能的耐受上限低,所以可同时转换的动能数量有限,自然便对这些冲击起不到太多的影响。

若如此,“充电”岂不是应该首推与人搏斗吗?其实不然,所谓“充电”,自然是为了补充能源。但与人搏斗的时候,消耗要远远大于收入,所以用与人搏斗这种方式来“充电”根本就未被列入候选名单。

其实若除去动能这种能量类型,转换比第二高的就是热能了。同样,能量转换力场对热能的耐受上限也不高。也就是说,可以排除掉通过点燃自己来“充电”这种方式。

至于电能,能量转换力场对它的耐受上限倒是不低,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转换比也不会高。之所以充电这种方式会被作为意识能量“充电”的首选,是因为身体通电的时候会发热,若能控制好这个度,使躯体不被烧焦或被电死,那便可以用一种类型的能量,转换出两种类型的量,而且还不会有额外的消耗。

只不过这些记忆对于现在的李傲来说,都还被封存在那部分存储单元中。也就让其无从去比较,趴在颠簸的渔船上吹风,与充电,到底哪种方式为意识能量“充电”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