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袖手旁观(2 / 6)

教。  他丝毫无所动,就等着有一天沐云现身,献给他。  沐云对他的洞府不感兴趣,问道“我走后,如今是什么世道?怎么感觉天地之间的灵气,不再纯粹?”  灵参小人儿用自己的脸,仔细擦干净一块巨石,他恭恭敬敬请沐云坐上去,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沐云进入龙渊洞天苦修之后,采薇在他的授意下,将东灵镇那座罗城行宫中的财宝,都交给农七;  反正那座行宫是大夏王朝所修建,师父又没什么金屋藏娇的需求,顺理成章就成了沐云私产。  当初大夏王朝修建那十几座行宫,怎么会想不到,对于罗城这般下山随意背个布囊的大剑仙,有个放屁的关系。。  但他们仍旧斥巨资,不说二话便修了,除了硬要给龙虎山面子,说不得也是那位右相,为沐云攒着私心。  陈安行回京之后,又令东灵镇所属郡县给了些许惠农政策,大体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如今的东灵镇百姓,日子好过多了。  两年三熟,家家户户粮食充盈。  县令大人按照上面的意思,对于佃农出资购买地主土地一事,大开方便之门。  地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天就能过户,最晚不超过一天,效率奇高。  真要有那些个转不过脑子、捂着田地不愿意出卖的财主,县太爷的笑脸上,立刻晴转多云,县衙的牢房和刑具,可不是摆设。  一位嗅觉敏锐,同时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的县令大人,和那几个空有田地升斗小民,谁的胳膊腿儿更粗?  有了自己的田地、收成也好,百姓的日子,想不好都难。  佃农翻身当家作主,那些被迫卖地的地主们,居功至伟。  他们看似丢了祖上传下来的田地,其实一点也没吃亏。  毕竟百姓买地的钱,都是沐云暗中的,全部按照市场价走,甚至溢价三成,真金白银的做不得假。  按照沐云事先的意思,东灵镇百姓日子富裕之后,便有余钱用来购置天南地北的资货。  他让农七写了一封信,邀请一位商家老友,来到东灵镇带领商户们创建商行做生意。  那位商家修士,不过才是一位观湖境,收到老友传信之后,火速赶过来。  所以卖了地得了钱的地主们,纷纷转行做商人,通南北物资。  做生意有本钱,百姓们荷包也鼓囊囊,何况有那位深藏不露的商会大人暗中运作,东灵镇的生意自然红红火火。  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官府不再收取农夫的赋税,却从商户头上收了以往近十倍的税钱,同样是获利极大。  这不,朝廷上刚下了通告,东灵镇升级为东灵县,原先那位县令大人,如愿官升一级,摇身一变,从秋水县令,改成秋水知府。朝廷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尽快将东灵县的经验,率先在整个秋水府推广开,如果顺利的话,甚至暗示他将来整个春南道,都将以他为尊。  两年内从知县擢升知府,还有希望再度升级为一省巡抚,这般升迁速度,堪比山上人的一日千里。  李威,那位如今的秋水知府,十分明白饮水思源的道理,所以他对于辖境内的商户、农户,尤其是农家、商家那两位高人,奉若座上嘉宾。  其实背后还有一人,李威并不知他姓甚名谁,他只是从农七数次言谈中,大概推衍出有那么一位大善人,当居首功。  所以李威不露声色,却私下里亲自督造,命人修建了不少善人生词,日夜为那人凝聚香火。  当初不情不愿卖地的地主们,做生意后财源滚滚,才知道何为日进斗金,真正过上糜烂的潇洒日子。  当年靠收点租子过日子,蝇头小利的,是他娘的人上人过的日子?  这部分人,感念一想,真是感谢县太爷当初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  早知有今日,谁稀罕那点破地,早点脱手才好。  他们感激之余,又被李威的手下人暗示,多去善人祠堂捐赠香火。  才不过二年而已,整个东灵县,无处不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那天下独一份的善人祠堂,更是别样靓丽风景。  灵参小人儿道“看起来,所有人都从中获利呢,除了咱爷爷。”  沐云淡淡一笑,小爷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