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后出师表(2 / 3)

数月,右将军便好像全然忘记了。”

“穷兵黩武,兵连祸结,蜀地的百姓又要遭殃了。”

“唉……以卵击石,不自量力,这样下去,终会动摇国本的呀!”

“真希望陛下此次能大胆地站出来,阻止这般愚蠢的行径。”

诸葛亮听着这些早就可以预见到的刺耳声音,面色上沉稳如水。可他的心房,却仿佛掉到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冰窖之中,所能感应到的唯一感觉,便是彻骨的寒意,几乎将他那满腔热血都冻结成冰。

为了北伐大计,他在盛夏时节亲征南方不毛之地,又在北方战场亲冒矢石,对抗占尽地利、兵精粮足的魏军,随时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可这样一种大公忘私、忠君体国的拳拳之心,不但不被体谅,还要被这些安稳地坐在国都内享受着他和前线将士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太平,醉生梦死地竞逐着蝇头小利的无能之辈非议。

真是可悲!可叹!

嘈乱的议论声平息,众官次第开始发表见解。可听了良久,诸葛亮也没听到这大殿之内,有一人响应北伐的呼声,反倒是不断有人揭开上次北伐惨败的伤疤,旁敲侧击地告诫他要三思而行。

除此之外,还有人趁机提起了之前因反对北伐而被拘押起来的杜琼。更有甚者,竟有人转呈了一道李严的上表,其中提到了魏帝曹叡允准托孤四臣并同开府一事,希望刘禅也能批准李严开府治事。

开府!!!

一旦开府,那便意味着李严可以建立自己的府署,选拔、任命其中的官员。而这些由他选拔任命的官员,自然地便会将李严视作主公,只效忠于李严一人。这样一来,“开府”所建立的府衙便会成为独立于朝廷之外,直属于李严自己的平行机构,而李严的权力也会随之大大膨胀。

这绝非诸葛亮所乐见的。

不过,这倒不是诸葛亮的权力欲在作祟,而是真要算起来,当时天下共分司、兖、豫、青、扬、徐、冀、并、幽、雍、凉、荆、益、交十四州,蜀汉的疆域仅占益州一州而已。在这样狭隘的国土之上,还要再另辟出一片小朝廷,无疑会埋下无穷的祸根。

然而上一次北伐失利的阴影还在,诸葛亮的官位也是连降三级,从丞相贬为右将军,随之下降的,还有他的威望。这时候的他,很难再做到一呼百应了。

正当诸葛亮在犹豫要不要站出来驳斥这道上表时,龙椅上一直面沉如水的刘禅却开口了。而且这一开口,便是比之前数次朝议所讲的话加起来还要多。

“杜琼一事,起因在于强夺民产,本就罪不至死。羁押数月,已足惩戒。如今便命他以金赎罪,释放出来罢。至于罚金,便充作军费,以资北伐。”

众臣哗然……

他们本还在庆幸杜琼被释,小胜了诸葛亮一阵。可当听到要将罚金充作军费以资北伐时,心又瞬间凉了半截,看来刘禅是打心底站在诸葛亮,站在北伐一边的。一面释放杜琼,一面支持北伐,两头都兼顾,谁都不得罪,刘禅的这一碗水端得倒的确够平。

“东面的防务一直都是全权托付给正方(李严,字正方)的,事务冗杂,又远隔朝堂,本是有开府的必要的。只是如今与孙权的联盟稳固,并没什么值得忧虑的,冒然令其开府,扩充实力,反倒使东吴生疑。”

“至于相父,虽自贬为右将军,然行丞相事,仍为国之柱石,朕亦不可一日无相父。刚刚所提北伐一事,其赤诚之心,可昭日月,众卿当细心体察,勠力同心,共图大业。即日起,便命相父返回汉中,全权主持北伐一事!”

“臣谢主隆恩!”诸葛亮跪伏于地,身子微微地发抖,话音中也带着些许哽咽。他实在没想到以往自己眼里那个不知是真愚笨还是大智若愚的稚子刘禅,竟已这般成熟。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

这道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