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秋后算账(1 / 2)

众人到齐后,诸葛亮出现在了众人目光会聚之处,依旧是熟悉的素白鹤氅与纶巾,却不见了手中的羽扇。

今天,他哪里有还有心情摇那羽扇?

待厅中寒暄谈论之声渐息,诸葛亮率先自省道“此次北伐,仰赖众位勠力同心,得以夺占三郡,令曹贼丧胆。可惜最终功败垂成,皆是我授任无方之责。所谓《春秋》责帅,待回成都后,我会上书圣上,请求自贬三等,以责己罪。”诸葛亮表情真挚,言辞恳切,可话里又藏着几分机巧。这话先将失败之责尽数揽到自己身上,却只字不提任马谡为将的失误,只轻描淡写的以“授任无方”一带而过。错认马谡是授任无方,错任王冲也是授任无方,如此含混的表述,无疑为后续的议论留下了活路。

众人谁都没想到,丞相一张口便将祸水引到自己头上,没有半点怪罪马谡等人的意思,一时议论纷纷。

“丞相何必自责,此次北伐失利又哪里是他的责任啊!”

“所以他也只是装装样子罢了。即便自贬五等,只要有兵权,又有开府治事之权,还不是照旧可以掌控一切。”

“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你眼里,自贬三等仍不算诚意?如若丞相什么都不认,还有谁能强行加罪于他不成?”

“丞相这是自己主动跳出来揽责,借以掩护马谡。从来只见过弃卒保帅,却没见过弃帅保卒的。看来丞相对马谡真是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亲呐!”

“可当初马谡毕竟立下过军令状,如若不胜甘愿献上首级,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岂能抵赖?”

“正是。而且此次街亭战败,后果太过致命,丞相想要保住马谡,可要费一番周折了。”

议论声渐渐平息,诸葛亮面不改色,唤赵云、邓芝上前,高声道“赵云与邓芝,此番虽兵败,却能屡屡挫敌,又兼身而退,当赏!今以金五十斤赠与赵云、邓芝,绢一万匹赏其部卒。”

赵云正色道“大军北伐,未有尺寸之功,云也难辞其咎。今战败反受赏,定有人议论丞相赏罚不明。绢帛且留下,赐给效死奋战的士卒们;至于赏金,请暂寄库存,若今后有立功者,再赏赐不迟。”赵云表态后,邓芝也是同样的态度,拒不受赏。

诸葛亮看着对面这个须发皆白,面如止水的老友,一时间生出了太多的感触。对他们这些陪伴着先帝起于危难之际,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今天的臣子来说,谈钱财的确太过浅俗。

怔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唤众人依次上前,依据功过,赏罚有别。

魏延救援有功,理应重赏,不过魏延也如赵云一般顽固,坚决

不肯接受赏赐。

王平识人不明,部下王冲临阵叛敌,以致街亭失守,身为主将,难脱罪责;然而他亲冒矢石,为夺回街亭泉血战到底,又在突围中表现出众,最终功过相抵,不予追究。至于王冲亲眷,诸葛亮虽不忍屠戮无辜,却又决不能放任临阵背叛的行径再度发生,为以儆效尤,只好将其尽数罚没,入充官奴。

之后,诸葛亮又将马谡、高翔、黄袭、李盛、张休等人一并请出,依据个人罪责大小,各有惩戒,多为贬官罚俸,唯有马谡直接免官,罚其回家闭门思过。

“今日便到这里了,诸位都散了吧。”过往,诸葛亮都会在这句话的中间加上半句“若无异议”,并且会面带微笑,摇着羽扇,等待众人发表各自见解。

可今天,他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诸葛亮这一连串的操作,行云流水,看得厅中众人眼花缭乱。

等等,貌似有什么地方不对……

作为最该承担责任的马谡,竟然被诸葛亮混进众多罪将之中,仅被免官,罚闭门思过,便想蒙混过关!

“咳咳……”一声细弱的轻咳声响起,声音轻到站在后排的姜维根本分辨不出是谁发出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