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2 / 3)

财有术”,更是擅长蓄养美女歌伎。尤其在曹操因为夏侯惇的缘故将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他之后,身为驸马,家有娇妻,在外仍能彩旗飘飘,还勉强能震得住家中这位心高气傲的公主,怎能不令人“钦佩”……

可惜这夏侯楙没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只言片语,不然定会为后世渣男奉为宝典,受用终生。

相比于曹魏一方如同儿戏的备战,诸葛亮已为此次北伐卧薪尝胆了数年之久。

粮草早已分批次的运往汉中。丞相府,这一蜀汉政权的实际决策机构,也随之迁往汉中。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一切可调动的精兵猛将。

此刻正是箭在弦上,弓已拉满,只待破风而出。

冰在春季消融,溪水开始静静地流淌;枝桠上,静寂了一整个寒冬的嫩芽,也不甘寂寞的崭露头角。蜀汉建兴六年,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的春天,就这样静悄悄的到来了。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地一片生意盎然。

汉中。汉军营地。

两面金色锦旗,一书克复中原,一书兴复汉室,在微风的吹拂下,招摇地展示着自己的威风。

锦旗下,三军将士更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们个个目光如炬,睥睨着脚下的大地,仿佛那里正躺着一具具魏军的尸体。

此时此地,诸葛亮汇聚三军,共同为北伐的胜利,歃血祭旗,向苍天祷告。

说是向苍天祷告,对于诸葛亮而言,不如说是在默默地向先帝刘备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独白。也许先帝此刻,已化作某颗黯淡了星光的星辰,默默地注视着自己,走完尚未走完的路。

斯人已逝,吾谁与归?

祷告完毕,诸葛亮又令马谡申明军法,共计“十七禁令五十四斩”。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之者斩。”

……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之者斩。”

……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之者斩。”

高声宣读着的马谡,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被今天亲自宣读的军法,逼上末路。

一应军礼完毕,诸葛亮在幕府中主持军议,商讨进军计划,分派各自任务。

众将恭敬地立于帐下,谁也不知他们的脑海中是否在谋思着良策,他们早已习惯了听命,尤其是在诸葛亮面前。他们都清楚,与眼前这个头戴纶巾,摇着羽扇,永远一副成竹在胸的大汉丞相相比,自己的那点主意,当真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也有人不这么想,也许从来不这么想。

此人便是魏延,生的身长八尺,虎背熊腰,面如重枣,鼻直口方,一副沉稳持重,值得托付的相貌。军议伊始,他便未等诸葛亮开口,出声献策道“镇守长安的关中督如今是夏侯楙,此人纨绔子弟,依靠裙带关系爬上了如今的位置,懦弱无能。延只需精兵万人,自子午谷向北进军,十日左右,便可至长安。夏侯楙若闻我至,必然弃城逃走。丞相可亲率主力大军,自斜谷而进。若依此策,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盯着地图,端详了一会儿,旋即摇了摇手中羽扇,笑道“汝欺中原无人?殊不知当年马超将军割据陇西,单只天水一郡,便有赵昂、王异、杨阜等奇人,共谋设计,害了马超将军妻小,最终溃败遁走。长安作为西汉故都,曹贼已经营多年,即便夏侯楙无能,又怎会举城无人?况且轻装偷袭,缺乏攻城器械,又无粮草补给,一旦敌人不弃城而亡,反而据城死守,岂不是羊入虎口,最后只会落得军覆没的下场!此策决不可用!”

看到诸葛亮越说情绪越激动,魏延一时语噎,只好低下头拿余光瞟了帐中诸将一圈,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