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八 制度(2 / 2)

阴阳符主 左流英 2258 字 2020-06-28

制,这类制度说白了就是建功立业,然后裂土封侯,代代相传。这类制度在某些时候能产生非常高的效率,另外,国内的各地领主权力也相当大,几乎可以说是自成一国。

这类制度可以说是最古早的,历史最悠久的,但是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也相对少一些。

二是察举制,吴越国就是这种制度,这种制度选拔人才主要由地方主官,或者专门负责品评人才的中正官进行。这类制度比较灵活,理论上来说可以做到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当然实际上,则各国有各国的风土人情,各自有各自的一套q规则。

这类制度的地方主官权力也很大,一县之长称作县守,一郡之长则称太守。所谓守字,便是集中了军事、行政、法律等一系列权力于一人身上,为君守土,虽然比不上第一类制度中的领主,可也称得上是一个个小朝廷了。

第三类就是科举制了,这类制度才刚刚出现没多久,在文献最为出众的关中,也只有几个国家试行,而且推行地并不顺利。

不过于无谓以为,这种制度相比封建制和察举制,都要更好一些,既有助于儒门学说的传播,也更公平一些。据说关中已经有数位宗师在这种制度中获益,进入了堪比道门地仙的境界。

至于是哪几位宗师,于无谓就不太清楚了,因为儒门对这等事情,想来都讳莫如深,或者说不屑于传扬。

单从制度上来说,韩志这条路子完没有问题,只要大将军府能够对负责察举的官员施加影响的话。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察举制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其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最为主流的取士制度,自然有一定保障的。

这个保障就在于儒门的势大,也在于负责察举官员几乎都是儒门的贤者。

尽管说贤者也有七情六欲,儒门也有世家大族,可是读的经义摆在那里,再怎么偏颇,那也是有原则,有底线,有q规则的。

到底出了什么漏子,才会把韩志这种人推上来的?难道整个吴越国儒门,都已经从根子上烂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