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沧海桑田(1 / 3)

十三局密档 熊样 3179 字 2020-06-21

固海县位于宁夏自治区南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原,要是驾车从省城而来,经过这里的盘山公路时就可以看到这一片黄土硙硙的景象。固海县属于黄土高原的干旱丘陵区,沿着盘山道就可以看到脚下满是纵横的沟壑,远远地看去,黄土坡上一座座窑洞星罗棋布,看着离着很近,可实际上走过去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的工夫,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这里的人们过的都是这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因此长久以来这里是十分的贫瘠落后。由于自然条件的所限,这里能够生长的农作物十分的有限,这里的村民不仅常常以土豆为食,甚至常年除了土豆,几乎见不到其他的蔬菜。要说固海县贫困落后的确不假,不过这个穷乡僻壤却并不出刁民,固海县是闻名遐迩的书法之乡和礼仪之邦,这里的人小到岁的孩童,上到十的老人,要说的别的手艺可能没有,要说书法绘画,几乎人人都能拿起笔来比划那么两下,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书法家,可大街上随便抓来个农村『妇』女或者老少爷们,写出两笔来就像是那么回事,至少逢年过节贴在自家门上当个对联啥的绝对是绰绰有余。

固海县的西面便是赫赫有名的六盘山,想当年我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时期曾经在这里战斗过,当时的一代伟人也曾经留下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壮丽诗篇。要是再往远一点说,这六盘山可是祖国西北的一处险要之地,山川巍峨秀美,地势险要,尤其是与六盘山脉相连的便是这一片浩瀚的黄土高原干旱的丘陵地带,因此这一片山区更显得十分的宝贵和重要,因此这里也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想当年蒙古大汗铁木真率领蒙古铁骑纵横天下的时候,也曾经在此地一展宏图。从贺兰山向南经过六盘山脉转而向西,经古城安定进入甘凉地区,再经敦煌西出玉门关而出使塞外,这便是古时候着名的丝绸之路。这一条生命线自古以来便是通往西域各国的唯一一条要道,因此历经千年来这里生生不息。

固海县便是这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落脚点,尤其是在『乱』世,固海县的因为丝绸之路的巨大作用而更显得尤为的重要。掌握了固海县,便掌握了丝绸之路通往华北地区的咽喉,如果从关中平原绕行,不仅极大地耗费时间和军力而且容易丧失战机,于战事不利。

与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的六盘山相比,固海县的地理位置在六盘山脉的西侧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土地干旱物产贫乏,实在是反差有些大,谁让大自然造物弄人,给人们造就了一处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却也给人们留下了黄土和风沙呢?虽然守着六盘山这座天然的宝库,可是人毕竟是人,不是山林中的大马猴子,还是要在平坦的地方建城生活,因此固海县也只能是建设在黄土高原中的一处平坦的地方上,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头顶着黄沙背靠着黄土眼望着蓝天,就这样生活了一代又一代,仿佛这里永远都只能是这种贫瘠的景像,看不出有任何改善的可能『性』。

这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看似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没有出而现,而看似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却一眨眼之间便出现了眼前,不由得人们不信。本来这片贫瘠无比的土地因为一次意外而出现了转机,使得这本是黄土硙硙沙土漫天一年四季要干旱三个半季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处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这沧海桑田般的剧变,也许人们会以为需要多少多少年的时间,多少多少朴实善良勤劳的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肩挑日月背背星辰的艰苦奋斗,终于挖开了哪里的山脉或是修成了到哪条大河的水利工程,这水利工程多麽的科学,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等等就好像是愚公移山一般在西北地区重新上演一遍一样,实际上都是扯淡。这黄土高原变鱼米之乡,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对,就是三天不是三年!

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