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为270打造一辆混合动力越野汽车(2 / 3)

团的特色,也是其他企业很难学会的。因为夏梦的各种黑科技实在穷出不穷!

媒体其实早就发现,夏梦早在07年的时候便在莞城观澜买下了一大片地,而在这片原本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如今已经是各种设计极其有特色的工厂林立其中,而在这些工厂里面,夏梦一直在做着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的研发。

据媒体从莞城政府拿到的一份关于i1生产的项目文件,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夏梦会在莞城建立起了首条i1试制线,月底正式投产,等到4月的时候产能估计能达到000辆每周,而到8月前产能可以达到7000辆每周。

而且最夸张的是,媒体指出夏梦预计生产并销售50万辆i1的目标。

如果夏梦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也意味着夏梦单在这辆车上的营收便要超过五千万亿人民币。

如果是其他企业,肯定会被认为是痴人梦,只是夏梦从初创到现在,虽没有吹过牛逼,但是也打过了无数人的脸。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不看好夏梦这次的造车事业,毕竟追梦定的价格太高了,这是普通人接受不了的价格,而目前轿车的中高端市场全被国外车企霸占中,夏梦这一举动,无疑就是想在一大群巨鳄面前抢肉,可是肉是那么好抢的吗?

“无论夏梦的车得多么漂亮,但是造汽车的背后不仅仅是资金支持,还是生产制造,零部件供应管理与营销体系等各个重要环节的产业链构成,而这一切实质是从0到1的积累。夏梦虽然在许多技术上非常的强悍,但是我奉劝陈君,还是好好的研究他的电子产品为好,汽车这一行业,并不适合所有人进来!”这是广汽丰田总经理川哲男的一句话。

像川哲男这些以“过来人”身份这种话的人太多,而且不乏汽企国内高层官员。

在某些高层人眼里,陈义哲就是在胡搞瞎搞,这是在搞坏中国的汽车市场。

因为一旦夏梦的电池技术方案公开之后,那基本上国内的许多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都能拿到这一技术,这对大的汽车厂商特别一汽,东风,上汽等对合资企业依赖严重的车企而言,其实是很不利的事情。国内汽车最终能不能崛起,这不关这些国企高层的事情,他们在意的是他们那一亩三分地的业绩是多少。

是一亩三分地,其实这些地种植“农作物”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国外提供的。是用市场换技术,其实一汽,东方等大型国企发展到今,自主品牌实力已经十分的羸弱,仅仅依靠合资品牌“躺着挣钱”罢了。相反的,那些旗下没有合资品牌或者不依赖合资品牌的汽车却在生存的夹缝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技术实力,比如长安,吉利,长城等。而对后者而言,夏梦这一搅局者进入高端汽车市场,其实对他们的影响非常的低,而且作为纯中国血统的企业,他们更容易从夏梦拿到方案技术。

然而不管市场上的专业人士对夏梦如何的分析,但是有一点他们特别提高的便是,夏梦集团的产品不仅仅是在国内,在欧洲市场的号召力也非常的强大。单单依靠死忠粉丝,前期估计便能销售最少一万台的量。

而i1想要实现50万辆的目标,那这前期的一万台就是关键,毕竟夏梦之前从没有接触过汽车行业,而且夏梦的营销模式又是网上销售的形式,因此更多的人想要得到i1实际落地的情况,那就只能从这前期粉丝的第一批车得到具体信息。

发布会结束后,陈义哲在京城又呆了一,然后带着70从京城飞回鹏城。

70已经制定好了第一趟的旅程,这次70决定来一次从中国到欧洲的惊险自驾之旅。而这次夏梦汽车的发布会,让70决定把自驾汽车的目标定在了陈义哲身上。

一路上,70一直在追问追梦的信息。

“老陈,虽然外界都你们的定价太高了,可是这两听你的信息,我倒是感觉是不是把价格定的有点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