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七章 弥散人间光与雾(一)(3 / 7)

赘婿 愤怒的香蕉 8643 字 2020-04-03

为宁曦,他过去的那段生命里没有留下子嗣,关于教导和培养孩子这些事,对他而言也是新的体验,只是这十余年来忙忙碌碌,转眼间宁曦竟已十八岁了,想一想眼下这具身体还不到四十的年纪,霍然间却有了老的感觉。

而最主要的,则是因为宁曦话语中“您一直讨厌将我们卷进这些事里”的一段,这话语应当是檀儿跟他说起的,却或多或少,让他此时的心绪有些复杂。

树荫之下光影参差,他回想着初到江宁时的心境,时间转眼过去二十年了,那时候他带着疲惫的心思想要在这陌生的朝代里安静下来,随后倒也找到了这样的安静。江宁的春雨、蝉鸣、秦淮河畔的棋声、水面上的乌篷船、冬天雪地上的车辙、一个个淳朴又傻不溜丢的身边人……原本想要这样过一辈子的。

走到现在,又到这样的局面里了……他看着手掌上的光影,不免有些好笑……十余年来的战争,一次一次的拼命,到现在成天还是开会、接待这样那样的人,理由说起来都明明白白。但说句实在的,一开始不打算这样的啊。

他在心中想想,疲惫居多,次之的是对自己的调侃和吐槽,倒不至于为此迷惘。但这当中,也确实有一些东西,是他很忌讳的、下意识就想要避免的希望家里的几个孩子别受到太大的影响,能有自己的道路。

他做事以理智居多,这样感性的倾向,家中恐怕只有檀儿、云竹等人能够看得清楚。而且只要回到理智层面,宁毅也心知肚明,走到这一步,想要他们不受到自己的影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因此,檀儿等人教宁曦如何掌家、如何运筹、如何去看懂人心世道、甚至是掺杂一些帝王之学,宁毅也并不排斥。

自己不当皇帝,宁曦也成不了太子,但作为宁家这个家族势力的接班人,担子多半还是会落到他的肩膀上去,好在宁曦懂事,性情如水能包容,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即便自己不在了,他护住家人平安的问题也不大。

但对于此后的几个孩子,宁毅或多或少地想要给他们竖起一道藩篱,至少不让他们进入到与宁曦类似的区域里。

不给老二军功章的理由,老大基本也能理解一些。自己虽然不会当皇帝,但一段时间内的执政是必然的,外部乃至于内部的大部分人员,在正式地进行过一次新的权力交替前,都很难清晰地相信这样的理念,那么宁曦在一段时间内纵然没有名头,也会被有心人认为是“太子”,而一旦宁忌也强势地进入前台,不少人就会将他当成宁曦的顺位竞争者。

外部的坏心还好应对,可一旦在内部形成了利益循环,两个孩子或多或少就要受到影响。他们眼下的感情牢固,可将来呢?宁忌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一旦被人吹捧、被人怂恿呢?眼下的宁曦对一切都有信心,口头上也能大概地概括一番,可是啊……

十八岁的年轻人,真见过多少的世情黑暗呢?

他坐在树下想着这一切,一方面知道想也多余,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想,不免为自己的未老先衰叹一口气。

这时候外头的成都城必然是热热闹闹的,外间的商人、文士、武者、各种或心怀鬼胎或心存善意的人物都已经朝川蜀大地聚集过来了。

城内几处承载各种理念的宣传与辩论都已经开始,宁毅准备了几份报纸,先从抨击儒家和武朝弊端,宣扬华夏军大胜的理由开始,随后接受各种反驳文稿的投放,一天一天的在成都城里掀起大讨论的氛围,随着这样的讨论,华夏军制度设计的框架,也已经放出来,同样接受批评和质疑。

华夏军敞开大门的消息四月底五月初放出,由于路途原因,六月里这一切才稍见规模。籍着对金作战的第一次大胜,不少书生文士、有着政治抱负的纵横家、阴谋家们即便对华夏军怀抱恶意,也都好奇地聚集过来了,每日里收稿刊载的辩论式报纸,眼下便已经成为这些人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