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性得热潮,成为可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
    同样也过上了步鑫生的生活,全国各地的演讲,办学习班,出版图书等等。
    不过相比步鑫生,马胜利多了一样活动。
    那就是承包厂子,仿佛每走到一处都会承包一个厂子。
    有一篇文章记录了马胜利的行程,到一个地方,第一天做报告,第二天到当地造纸厂参观,谈承包事项第三天签署承包合同。
    在文章的下方媒体这样评论:“这旋风般的节奏,本身就是一曲改革的颂歌,不是吗?”
    “旋风般的节奏,改革的颂歌。”姜小白嘴里嘀咕着。
    确实随着改革放开进程的加快,仿佛整个社会都按下了快进健。
    包括姜小白都一样,整个1987年成立了两家企业。
    一个是家和饮料厂,一个是华青电器,
    提前布局,多年开花,其实华青控股公司在这个时候来说,发展算很不错的。
    按理来说,姜小白也能够成为改革的代表性人物。
    可是现在华青控股公司,表面上是乡镇企业,其实骨子里是私营企业。
    而其发展的历程,也显得有些平凡,不像马胜利等人这样,具有着代表性。
    马胜利的承包方式,已经成为可当前国营企业的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
    这种尝试不止发生在造纸行业,还同样再其他的行业发生。
    当然了,华青控股公司虽然没有像马胜利这样的代表性,但是也是改革的产物。
    尤其是华青大厦落成以后,晋省方面并不是没有人来打招呼,甚至说动了姜小白原来的老朋友,郑青云。
    不过都让姜小白拒绝了,这个时代却是史一个疯狂的时代,大家人心惶惶,都在着急,仿佛着了火一样。
    做生意的着急赚钱,体制内的着急出成绩。
    而如果华青控股公司被树立成为了典型,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走上一些人的老路。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太剧烈,太旺盛,而过犹不及,这种盛壮往往不会长久。
    姜小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布局,但却影响不了外界的轰轰烈烈。
    11月,在羊城举报的全国第六届运动会上,健力宝和可口可乐杠上了。
    这是第一次国内企业和跨过企业同台竞争。
    然后跨国企业输了,可乐口可出资一百万,而健力宝出资两百五十万,外加赠送10万元饮料。